首页 资讯 > 内容页

奶业产业链的“科技范” 奶业行业市场深度分析2023

来源:百度 发布日期: 2023-08-08 09:39:05

走进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的牛舍内,一头头奶牛排队走上转盘式挤奶机。约10分钟后,新鲜的牛奶流入真空管道,迅速降温至2—4摄氏度,随后进入奶罐进行储存。


(资料图片)

“无人”是这里的特色。牛舍内,全自动挤奶机器人、全自动饲喂机器人、环境智控系统等一台台智能化设备有序运转。曾经靠人工逐个记录的反刍量、运动量等数据,现在只要给奶牛戴上智能项圈、电子耳标,在手机上便能轻松获取。通过大数据分析,可根据奶牛的生理特征调控饲养环境,为精准管理奶牛提供参考。该模式下,牛奶产量和奶牛繁育率都有两位数的提升。

如果你想了解奶业行业的内外部环境、行业发展现状、产业链发展状况、市场供需、竞争格局、标杆企业、发展趋势、机会风险、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……我们研究院撰写的《2023-2028年中国牛奶市场深度调查研究报告》。重点分析了我国奶业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,对奶业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前景作出审慎分析与预测。

2022年,宏观和微观环境都不容乐观。面对来自大环境的各种挑战,我们发现有的乳企逆势增长,有的乳企增势放缓,还有的乳企下滑严重。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2022年乳制品行业的整体情况,相关机构对伊利、蒙牛等28家乳制品上市企业的营收和利润进行了统计。

乳品量质持续增长。2022年,全国奶类产量4026.5万吨,同比增长6.6%;乳制品产量突破3117.7万吨,同比增长2.0%。全国生鲜乳抽检合格率为100%;乳制品总体抽检合格率为99.88%;生乳中乳蛋白、乳脂肪、菌落总数抽检平均值达到欧美奶业发达国家水平,体细胞抽检平均值优于欧盟标准;三聚氰胺等重点监控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连续14年保持100%。

全自动机器人、无人车等机械设备能够与生产线密切配合,正是得益于打通全产业链条的信息化管理。近年来,伊利对牧场、工厂和物流的多个独立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整合。在工厂智控数字中心,依托数字孪生等技术,智慧屏幕实时更新着奶牛行为监测、奶源运输、作业效率、累计产量、工厂能耗、库存状态、运输物流等各环节信息。依据数据分析结果,工作人员可及时调控优化产业链各环节进度,进一步提质增效。

从营收和净利润数据表现来看,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2021年增长的有18家,占比统计的64.3%,超大半乳企2022年营收保持增长。2022年,7家乳制品企业的净利润较2021年有所增长,占比统计的25%,只有少部分乳企经营盈利。整体来看,2022年有11家乳企虽然营收增长但净利润下滑,有10家乳企营收、净利润双双下滑,业绩承压。

从营收规模来看,2022年,营收过千亿的乳制品公司只有一家,那就是伊利股份,营收达到1232亿,并继续呈稳健增长趋势。资料显示,伊利集团成立于1993年,总部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,是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,在全球乳业中也是排名前列的,其产品涵盖了液态奶、乳制品、冰淇淋等多个品类。伊利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也是非常高的。

食品安全是头等大事。把好乳制品生产、加工、流通每一道关口,科技也是重要助力。为更好地管控和追溯产品质量,伊利建立从源头到终端的食品安全溯源系统,消费者可扫描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,查询获取产品的质检报告等信息。在物流端,从产品出库到商超上架,全程实施数字化管控,加强对生鲜乳收购站、运输车的精准化、全时段管理,确保牛奶被快速、安全地送到消费者手中。

奶产业素质稳步提升。全国存栏百头以上规模养殖比例达到72%,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。奶牛平均单产9.2吨,较2021年增加500千克;规模牧场95%以上配备全混合日粮搅拌车,原料奶生产100%实现机械化挤奶。

消费增长趋于平缓。规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4717.3亿元,同比增长1.1%,增速降低10.6个百分点;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为42千克,比2021年减少0.6千克;奶业主产省生乳收购平均价为4.16元/千克,4年来出现首次下降。

民族奶业竞争力持续增强。2022年,国产奶与进口奶比较评估显示,巴氏杀菌奶、超高温灭菌奶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安全指标均符合中国、美国及欧盟限量标准;其中,国产奶的乳铁蛋白、β-乳球蛋白和糠氨酸等指标均优于进口同类产品。

奶业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风向标。乳业企业一要进一步提高质量安全保障能力,二要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供应能力,三要进一步提升乳制品研发创新能力,四要进一步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。

总之,在疫情放开的弱复苏,叠加去年的高基数,市场糟糕的预期下,伊利2022和2023一季度都交出了一份略超预期的答卷。展望23年,公司计划实现总收入1355亿元,利润总额125亿元,分别同比增长近10%和18%。这份预测值得大家的期待。

蒙牛的营收仅次于伊利,2022年营收926亿元,增长5%。经营利润为54.2亿元,同比增长11.6%。其中,常温纯牛奶、高端品牌增长强劲,鲜奶、冰淇淋业务跑赢行业大盘,低温、奶酪业绩居细分市场首位。

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二级巡视员谢立安认为,未来将着力从三个方面推动乳制品行业健康发展:一是继续大力实施“三品”专项行动。积极发展配方乳粉、奶酪、奶油等产品,丰富乳制品种类,保障乳制品供应链稳定,完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;二是努力推动乳制品行业创新发展、绿色发展;三是加大对特色乳制品产业的培育力度,营造百花齐放的乳制品行业竞争格局。

奶业是健康中国、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,乳品已成为城乡居民生活的必需品。2022年全国奶类产量跨越了4000万吨大关,牛奶产量达到3932万吨,创历史新高。

国奶牛业15年来取得巨大进步,奶牛养殖规模化比例和单产持续提升。数据显示,2022年中国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73%左右,比2012年提高35.8个百分点,2022年中国奶牛单产达到9.2吨。

据经济日报的报道,我国奶业面临阶段性困难,养殖场户面临阶段性过剩导致的价格下行和亏损,乳品企业面临消费不振与大规模喷粉的困扰。有专家表示,奶业处于2008年以来最难的时刻。

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《新冠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》建议,要多饮奶或食用奶制品;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中,将奶及奶制品的推荐摄入量由每天的300克调整为每天300克至500克,建议人们多食用乳及乳制品。

随着中国奶制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,消费者对国产奶制品信心不断提升,科学饮奶习惯逐步培养,含乳快消品消费增长,推动奶制品消费总量稳步增长。2019年中国奶制品消费总量达到4949万吨,较上年增长4.9%。2019年中国人均奶制品消费量35.35千克,较上年增长4.5%。

作为内蒙古“十四五”规划重点项目,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现已建成液奶、奶粉、智造体验中心、智慧牧场等项目,产业集聚集约综合效益凸显。8月5日,位于健康谷内的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总部正式落成。目前,中心集聚10位院士、100多位高级行业专家、20多位海外专家和超过5000人的全产业链创新队伍,将助力解决我国奶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,为奶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。

奶制品产品种类日益丰富,消费结构逐步优化,消费向营养化、个性化、高端化方向发展。常温奶在液态奶中依然占据绝对优势,但低温鲜奶、低温酸奶呈现扩张态势,奶粉消费依然稳健,奶酪消费逐步被大众认可,成为儿童消费的热点品种。

奶业行业市场前景分析

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便利化的推进,中国奶业市场将更加开放,进口量仍会增长,但增幅会进一步放缓,预计到2025年中国奶制品进口量将增至2134万吨,比基期增长49.9%。未来,中国奶制品的进口来源将更加多元,市场竞争必然更加激烈。总体来看,中国奶业未来10年将会逐步振兴,奶业市场也会成为高水平开放的市场。

首先,近年来,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,中国乳制品产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。在过去几年里,中国的乳制品消费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,乳制品企业也相继涌现。在这个过程中,乳制品产业受到了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推动,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,取得了显著的成绩。然而,在市场发展一段时间后,乳制品行业必然会经历一个回调过程。市场发展不可能一直保持线性增长,因此当前的回调是市场发展的必然。站在产业经济学的发展角度来说,任何一个产业都有其发展的生命周期,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高增长之后,必然会进入一个发展放缓的阶段,所以出现这种产业回调的现象也是很正常的,是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的事情。

未来5至10年牛奶需求会呈温和增长趋势。我国牛奶消费温和增长的基本面没有改变,牛奶供给总量从2012年的4000万吨增长到2022年的5830万吨左右,年复合增长率为3.9%。

从长期来看,当前的经济失衡只是一个短期现象。乳制品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整之后,将逐渐恢复正常状态,市场的发展前景依然是看好的。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,人们对健康饮食和营养需求的关注将持续增加,为乳制品市场提供了坚实的支撑,更何况银发经济的效应还在持续增强。同时,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技术的提升,乳制品行业还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空间,比如功能性乳制品、有机乳制品等,能够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。

牛奶研究报告以行业为研究对象,并基于行业的现状,行业经济运行数据,行业供需现状,行业竞争格局,重点企业经营分析,行业产业链分析,市场集中度等现实指标,分析预测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。通过最深入的数据挖掘,对行业进行严谨分析,从多个角度去评估企业市场地位,准确挖掘企业的成长性,已经为众多企业带来了最专业的研究和最有价值的咨询服务过程。

未来,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2023-2028年中国牛奶市场深度调查研究报告》。

关键词: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时代供销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  联系邮箱: 514 676 113@qq.com